党委学生工作部
思政教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思政教育

    用理论照亮现实 以初心指引征程

    发布时间:2022-10-01 18:21:23来源: 融媒体中心 阅读数:
     

    (本网讯 记者陈灏 黄璐)9月29日19:00,师生观看了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会同人民网联合推出的“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第三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解读,形象呈现,师生共勉,信心倍增,初心使命,指引征程。

    本课程由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教授解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生、重庆市南川隆化职业中学校思政课教师屈育霞主讲。他们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融入思政大课堂,引导广大师生感悟思想伟力,体悟真理力量,指引奋进征程。

    理论的创新和创新的理论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主任委员顾海良进行专家讲解,他以《理论的创新和创新的理论》为题,系统地讲解了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

    顾海良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我校师生对顾海良教授比较熟悉。顾海良教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思政理论课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专家、首席专家。湖北职院思政工作者经常在线上聆听顾海良教授的报告。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了深广的理论精粹和思想富源。我校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全面融入思政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从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的感悟上,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从“三个历史”结合上,深入理解百年奋斗四个时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体现的党的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在对重大时代课题探索的升华上,深湛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方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的结合上,深透探析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和精神实质。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要始终紧跟党的理论创新的步伐”。9月25日,校党委书记郭国文在我校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党的创新理论,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智慧结晶,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党员干部的看家本领。

    我校党员干部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工夫,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学出信仰信念、学出奋进动力、学出使命担当。

    “要练就过硬本领,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扩展国际、历史视野,不断推进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创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当好学生引路人”。思政课教师熊元焕说,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切实做到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今年8月,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朱志强、范锦峰老师指导杨禄桥学生团队研制的参赛作品“一种攀杆爬管清淤毛毛虫”勇夺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也是我校第三次在该项重要赛事荣获全国一等奖。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朱志强、范锦峰老师说,专业课教师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很有感触,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定将不负使命,为培养未来工匠不懈努力。”

    “听了这堂课,我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步伐,作为时代的答卷人,我会努力提高自己,脚踏实地,交出不负青春好年华的答卷”,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古志聪如是说。

    从疫情防控成就看党的领导优势

    李生老师以《从疫情防控成就看党的领导优势》为题,详细阐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能力、党与人民齐心协力的执政思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并由此进一步阐明疫情防控成就彰显了党的领导优势,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把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穿越”到2020年、湖北、武汉。

    “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9月29日晚上,医学院辅导员刘冠儒下沉学生宿舍,与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他说,“抗疫的每一步,都是生动鲜活的思政教材”。

    “‘动态清零’是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我国现阶段最佳选择”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周建平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要务和根本遵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应对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居高不下。有的国家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计划以来,住院人数和死亡病例激增,感染人数持续保持高位。

    推进疫情防控,要算眼前账,更要算大账、长远账。从整体和长远看,以一段时间内控制一些区域,防止疫情扩散,换来的是最广大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是更加宽松、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国家发展赢得主动权。

    把“抗疫”融入思政课和专业课。当前,学校全方位做好线上教学,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等质同效。凝聚战“疫”信心、传递战“疫”力量,既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生命教育、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家国情怀”全方位融入育人环节,为青年成长注入强大动能,积极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筑起战胜疫情“长城”。

    疫情无情人有情。学校党委始终把师生平安、身心健康挂在心上,靠前指挥,坚持“面对面”“点对点”“键对键”,把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名师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奋战在一线的师生和志愿者,为我们营造了金风送爽、和谐安宁的家园”护理学院2022级新生胡光梦佳在“同上一堂思政课”后感受很深。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

    思政课教师屈育霞以《从脱贫攻坚战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题,分析了党在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如何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不断迈进。

    纵向贯通,横向延伸,我校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西区,文昌大礼堂,“孝道中国”思政课上,“习近平的知青岁月”,让大学生领略了习近平总书记至诚的家国情怀。

    从黄土地上走来的习近平,始终和“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乡亲心连心。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他最大的愿望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到了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他带领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一直到浙江、到上海、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他始终“花的精力最多”……

    2013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苗家黑瓦木楼前一小块平地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什么要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手榴弹炸跳蚤”是不行的。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要一件事一件事做。此后,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

    “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校师生记忆犹新。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迈向共同富裕的路径”,我校“一村多”2022级学生黄琴霞说。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共同富裕。

    新生安琪同学说,“在开学第一课,我们感受到了理论的魅力,理论照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价值引领让我们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我们要立足湖北大地,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和力量”。

    我们行走在职教的“春天”里,强校有我, 唯有担当;我们把握历史的机遇,争创一流,重在实干。价值引领未来,初心指引征程。在新时代,湖北职院师生员工心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勇担职教使命,不断锐意进取,把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孝感、服务湖北、辐射全国、接轨国际,增强职业教育自觉,坚定职业教育自信,积极投身“强校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审核:田寿永)